签下民生通惠的工作机会之后,领导开始引导我建立自己的研究模式。需要记录下来,相当于是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日后可以不断运用、完善。
试想,如今拿到一个课题,需要研究一家公司。
- 下载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上公司官网,理解公司的历史与业务
- 下载公司的三表,摘录公司年报中的业务数据
- 对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 定位业务模式,抓住公司的投入和产出等生产要素(基本可以确定日后追踪指标)
- 基于对于业务模式的认识、前面搜集的数据,判断公司的发展情况
- 梳理逻辑,重复前面的第3、4、5步,确认逻辑的完整与通顺
至此,对于公司赚什么钱、怎么赚这个钱、目前发展情况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要看未来的发展、市场的观点,最后再自己加以筛选和判断
- 下载研报,大量阅读,抓取关键数据与论证的逻辑,查缺补漏
- 确定未来增量的逻辑,故事的关键点在哪里(行业、公司,日后追踪的指标)
- 梳理疑惑点
- 与分析师约电话会进行交流,与3位分析师联系、尽可能听3-5场专家会议
- 查缺补漏,修正自己的观点、补充数据
- 其他信息,如新闻、微信公众号等等,辅助全面了解
至此,已经有了比较全局的判断,可以开始整理PPT
PPT的用途是,辅助表达,内容的排列应该满足听众需求:1)要思考基金经理究竟关心什么问题;2)结论前置,听众可以不听过程,听结论就行
- 一门什么生意,怎么开展这个生意(偏抽象)
- 公司基本情况,目前这门生意经营得怎么样(数据展示)
- 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数据论证)
- 如果,潜在的风险点
- 未来如果学会了估值,说下估值
- 整理结论
- 回顾整个PPT,查缺补漏,调整演讲内容及PPT顺序
- 试讲、继续调整,控制在30-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