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年6月18号,6月24号交论文定稿,6月25号拍毕业照,7月7号毕业典礼。

话说,本科进度已经99%了。

从广州到上海,1600公里,2015年的8月是我人生第一次长期离家,对未来的憧憬盖过了离别的伤感。从此,SJTU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大一,起:踏入思源门

盛夏,爸妈与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思源门进到交大,查找宿舍、购置生活用品,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正是因为爸妈还在身边,所以,即便是初来乍到,但不感到生涩。

开学后不久,爸妈便要回广州了。在动身的前一晚,我还记得爸爸妈妈给我熬了一碗热汤到宿舍楼下等我。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在东上院前,和爸妈道了别。对于离别的情绪,我们都只敢轻描淡写,最后交待一句“女女以后万事记得照顾好自己”,我甜甜地笑着回一句“你们也是”。只怕再多说一句,真的会流眼泪,我不想这样。但也许,妈妈已经悄悄哭过了呢。

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在十点半左右,都会打一通电话回家,就当是报个平安,也让两个中年人也安安心。其实,每晚一通电话回家的这个习惯我从高中寄宿学校就开始有了,至今应是第7年了。这并非是我爸妈要求的,而是我主动的,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我愿意每天和他们保持沟通、好好交流彼此的想法,我也希望能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幸福。

殊不知,在离开爸妈后,我仿佛是羽翼未丰的幼雏,试着扑腾着翅膀开始飞翔。

入住没多久,便和室友有了一次矛盾,虽然不是我挑起的,但的确因我而起。后来室友道歉了,但我委屈地不想接受道歉,于是关系略有僵化,后来四人之间再发生过一些小摩擦,导致整个大一期间,我们宿舍都没有实质上特别亲密。虽然大家还是会约饭聊天,但是却不谈心。这段时间我十分孤独,还是会依赖性找以前高中的同学聊天,也会默默拿起数分的笔记与练习册去图书馆刷题。此外还有社团、志愿活动之类的,算是填充一下课余时间的空白,但是我现在也已经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因为投入不多吧。

那时的我,在学习上还是保留着高中的节奏,上课认真听、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与刷题,仅此而已。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候应该开始扩充自己的人脉圈,向学长学姐多取取经,多了解金融行业,实习、保研、就业等话题应该开始关注。然而,我只顾着学习了。

在大一入学后的秋末初冬,我有过一次荨麻疹过敏,夜不能寐十分难受,但是后来用了抗过敏的药就慢慢消下去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蛮坚强的。但是大约在半个月后,我因为急性肠胃炎在大半夜吐得一塌糊涂,还引发了高烧。熬到第二天早上我给家里打了电话,也去校医院开了药,但是并没有任何好转,照样是吃什么吐什么,想吐的时候就完全忍不住,煎熬。再一次拨通家里电话的时候,妈妈说:“早上知道你病了,爸爸觉得蛮严重的,挂了电话后就拿着行李去火车站买票了,恰好有票就出发去找你了。”我当时很欣喜,因为我知道爸爸来了会把我照顾好的,因为爸爸会熬粥、会炖中药,从前我基本每一次的生病,都是爸爸照顾好的。可是,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恰好还剩的那张票是坐票,也就是,爸爸提着行李在火车上连夜坐着17个小时,来了我身边。

当爸爸到思源门的时候,我去接他,在火车熬了一夜的他比病中的我更显得憔悴。爸爸在酒店里用便携电饭煲熬了清汤和瘦肉粥给我,神奇的是,在喝了汤和粥以后,我不仅没有再呕吐,并且睡了一觉过后也退烧了。至今,我都不知道是我身体本来就康复到那个程度还是我爸爸熬的爱心汤粥有什么魔力。在退烧后的两三天,我还参加了800米体测,成绩尚可而且安然无恙。爸爸知道后,觉得我不再需要他照顾了,便买好火车票回广州了,留下的还是那句熟悉的话“女女好好照顾自己”。

12月的上海冷风刺骨,我在二餐度过了18岁生日,也算是”nominal adult”啦。这些不寻常的事情过后,我依然是进行学习、睡觉、吃饭的循环。当年还是比较关心成绩的,只要是专业课的考试就好好复习,所以大一的专业成绩还算蛮好的(除了线性代数这门课我不知道为什么分数这么低),但是我没有很重视选修课(我选的选修课都好无聊阿),所以选修课成绩不高,这为我评选奖学金贡献了很强的负面作用。后来加入了安泰的试点班(这个班的初衷是要培养经济学学术型人才,但是后来我们都选了金融学并且基本都是就业导向),一个班17个人,都是成绩靠前的人,然而其中只有成绩排名前10-15%可申请奖学金,反正从此评选奖学金都轮不到我了,所以奖学金的事情算是大学生涯里的一个小遗憾,但也只能怪自己在加入试点班前没有调研清楚其中利弊。

总体来看,第一年的大学时光,过得还算休闲,学习专业课之余,时不时去思源湖边背背单词,偶尔去莘庄和南京东路逛逛街,枯燥时和高中同学或者隔壁宿舍的同学去看场电影。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上了小学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随后便乘上回家的列车,过上一阵子咸鱼生活。

大二,承:遇见一位他

大二的开始前,是军训。经过了大一的洗涤,我和室友的棱角都仿佛被磨平了一些,在军训的过程里,我和室友似乎都默契地和解了,开始互相关心、互相调侃。这是很温暖的一段时光,这也是一段可爱的时光,因为正是在这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位Mr.Right。

酷夏军训有点难熬,我在第三天就开始喉咙沙哑了,而且因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中暑,所以我被调到一个疗养的地方,叫“纠察队”(主要负责出勤检查每个班的水壶和帽子的摆放整齐程度)。由于我是因病被调过去,所以还能得到一些优待,比如太晒的时候被允许在休息室待着。

偶然一个下午,故事就逐渐开始了,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小憩醒来后,我迷迷糊糊睁开眼,中院116课室的窗边洒满阳光,有一个男生背着光走了进来,我呆呆地看着他,觉得他长得好乖巧。他走到一个座位坐了下来,我看了一眼他的侧脸,单纯且纯情的样子,我哪里能想到以后会和他是一对儿,于是回过头,开始背六级的单词。但是从那天起,我就记住他了,一起出去列队的时候,悄悄盯着他看还被同学发现了(这位同学后来助攻了一波)。后来,通过玩狼人杀游戏的时候得知,他叫唐亮。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对他的好感日益剧增。在军训即将结束前的一晚,纠察队的队员决定出去聚餐,我那晚因为就想趁着还没开学可以安安静静把围城看完,以及吃西瓜、洗头,所以就没去。但是呢,在一番纠结过后,一向有点害羞的我,咬咬牙决定加群里的唐亮小哥哥的微信(“追夫第一步”哈哈哈)。在好几个小时后,小哥哥聚餐结束了就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然后我们互相客客气气地自我介绍了一下。

在最后一天军训阅兵结束后,几个纠纠们决定再聚餐一波,本来坐在我旁边的那位强助攻同学以避开冷气为理由与唐亮哥哥换了座位(为这位同学点赞!),因此我和唐亮哥哥就坐一起了。虽然没有在饭桌上有什么进一步的交流,但是我时不时看一看旁边的他,发现近看还是那么喜欢。后来军训结束了,好像再也没有什么碰面的理由了,我为此而沮丧,但是还是时不时wechat他一些问题,比如狼人杀村民的技巧、他转安泰专业的同学等等。事实上,我们的谈话就仅限于我问与他答,然后就是沉默。我甚至觉得,也许不应该对他抱有更进一步的幻想了。直到……

九月中旬,开学后一两周左右,三天没洗头的我随便扎了个马尾,穿着皱巴巴的睡衣T恤,去饭堂吃早饭,本来打算吃个早饭后有力气回宿舍洗头打扮漂漂亮亮。然而!!!!在我去放餐盘的路上,我看到了前方是心心念念的唐亮哥哥在悠闲吃着早饭。当时心里是:只要我走得足够快,那样他就看不到这个邋遢的我。于是我目不斜视,用最快的步速迈过他身边,完成后长吁一口气走回宿舍。好不容易遇到一次,但是连招呼都不敢打,略忧桑的我发了一条pyq:“从来都在仪容最不佳的时候遇到最想见到的人”。不久,唐亮私戳我说“哈哈哈 我也看到你了”,随后他知道了我说的人是他,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即便是隔着手机屏幕,我也羞红了脸、鼓出极大的勇气才对他表露出我的心思。开心的是,他没有拒绝我,反而和我说“有空可以一起刷图书馆”,我开心之余,拒绝了他——因为我认为“还是一个人学习效率比较高”(对不起,我大概是个直男吧)。

之后嘛,两个人就时不时在微信上聊聊今天干了啥,每天互道早安和晚安,保持暧昧的关系。直到国庆节小长假的时候,在欢乐谷牵了手手。牵手的时候小鹿乱撞撞晕了,回到宿舍后就小鹿醒了,反应过来:怎么都还没有正式在一起就牵手手?这算是正式在一起了吗?我疑惑、也有点生气(不知道生气什么)。幸亏遇到的唐亮哥哥是重视感情的人,对于我的疑问,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于是在10月中旬,初秋晴朗的晚上,我和他正式在一起了。之后,我们偶尔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约会。于我而言,最甜的事情莫过于每周一下午六点常微分方程下课,而一走出门就会发现按唐亮在门外等我一起吃饭。

谈过恋爱的人可能都知道,小两口在pyq秀甜蜜背后,也是会有各种小矛盾。谈朋友这件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和唐亮哥哥之间,也说过分手、闹过哭过(我作+他直),但幸运的是,我们这几年,无论遇到什么,都不愿意松开对方的手。这一路上,他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欢喜、太多的温暖,这些都是在遇见他以前未曾想到过的。他是一个很善良正直乐观向上的人,他的陪伴和鼓励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我的情绪敏感,也是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爱与被爱,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很谢谢他对我的宠爱。

大二这一年,我开始学习一些编程,比如sql、R以及python,然而都只是入门级别。虽然当时对这些感兴趣,但是却没有坚持学下去,而是在忙活当时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无非是准备大三的出国交流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大二的寒假贡献给了托福,用30来天的时间冲了102分从而能在大三上去加拿大麦吉尔交换;大二结束的暑假贡献给了一家VC公司,十分感谢洪总的栽培,这段时间打开了我对于一级市场的启蒙之路。

匆匆忙忙,却也只是随波逐流,就这样过了大二一年。成绩方面,虽然谈了恋爱,但是我和唐亮都爱学习,所以绩点与排名尚可,慢慢开始对于保研的事项开始略有了解,认为自己的排名对于保研来说应该不成问题。在实习结束后就带着加拿大航空的机票开启四个月的异国之旅。

大三,转:可惜没如果

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合租室友住在小公寓里每天互不干扰,生活无惊无喜,求个平平安安,每天就是上课、刷图、做饭、睡觉,每周五去跳街舞,每周六去购物,每周日出去闲逛拍照。现在我只记得,枫叶国的枫叶很热烈,蒙特利尔的空气质量很高,麦吉尔的校园很美,计量课教授的印度口音十分有趣,法语区包括菜单都使用法语,以及自己口语能力没有提高而英语听力突飞猛进。事实上,回国了我才发现,原来在大家在规划保研、求职、实习的时候,我在度假。

在回国后就开始准备保研了,如果这一段可以播放BGM,我希望是JJ的《可惜没如果》。回想起在面试的时候,我想唱“都怪我,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然而如今我想唱“可惜没如果,只剩下结果”。

在保研的多次夏令营里,我见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原来大家都是这么的优秀,在peer pressure以及面试老师的压力面下,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剧烈抨击,那一段时间我十分不自信,准确来说是一开始很自信,但是越面越不自信了。这种不自信导致后来,在高金面最后一场时,我都是以破罐破摔的心态面对考核,结果当然是很不好啦。所以,人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信,只有尊重了自己,别人才会重视你。当然,实力也很重要,因为有实力的人往往才会拥有真正的自信,这是保研路后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此外,保研路上我发现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压力应对能力都有待提高,“我现在差不代表我以后差”,那就逼自己搜集信息,逼自己应对压力。当然,这些都是在大四复盘的时候才总结出来的啦,下面是一些可行的小方法:

提高信息搜集能力方面:

  • 首先,虽然我不行,但唐亮哥哥这一方面很ok。所以我就悄咪咪地观察着他(我真是一个心机girl),留意着他的搜索习惯、盯着他的搜索途径、尝试尾随他的思维路径,或者就是直接和他讨论,如果有这么一个情景想了解事情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 其次,逼自己保持好奇心,对一道菜、对云计算SaaS层、对量化研究和量化交易、对名人名言等等,只要有一丢丢的好奇心,那就不要放过,查!查到什么程度呢,能够对着爸妈复述出来这东西的what-why-how,培养自己的好奇习惯、培养自己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
  • 再有,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自己想了解的东西,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知乎、B站、网课、学长学姐、群聊、朋友圈、github、领英、coursera、淘宝闲鱼等等,在这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这个领域的前辈,和他们多交流是最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

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方面:

  • 每天和自己说,“加油,你很棒,你可以的”,在压力很大的时候,暗示要更加坚定。
  • 不要放过做pre的机会,在多人做pre的时候不要放过挑大梁的机会,在多人答辩的时候不要放过多回答的机会(前提是的确自己比较懂),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适应压力,甚至将压力转换成动力。
  • 对每一件事情的认真准备,practice makes perfect,当我对一件有所把握,那样就会减少压力(所以求职的准备就从现在开始吧)。
  •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压力承受阈值,倘若真的达到阈值边缘,要崩溃了,那就停下所有事情,吃鸡翅/化个妆/出去转一圈/洗衣服/洗碗/煮糖水/看美剧/睡觉,完完全全停下,放松一两个小时,再回去继续做。

我,在提高的路上,也希望我们都会越变越好。

大三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手上只有安泰春令营拿到的offer,倘若能拿到保研资格那起码是有书读的(金融专业年级10%的我在试点班中排50%,是否能保研就取决于大四九月的保研政策了。一个专业排名10%的人竟然会担心保研名额,这给我一个极大的教训:任何决策的due diligence都要做好,我早已忘了我加入这个班的初衷是什么,而无论是奖学金的分配还是保研制度都屡次让我后悔这一无知决定,幸好下一届没有了这个班了)。

在大三这年,我有幸得到一些让我欣喜感动的关怀,也受过一些really hurt的挫折,我熬夜准备面试材料因此看过凌晨五点的日出,也带着失望的心情看过傍晚六点的火烧云,这些一点一滴都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对于这一年的看法,之前我认为是“陈嘉欢,you sucks”;但是现在,在我看来是,“陈嘉欢,congratulations,你终于认识你自己了”。你是一个勇敢的女孩,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努力去争取,可能你会哭,但是你连就算哭的时候都不会一丝放弃的念头。只是,你要学会“尽人事,听天命”,做了最大的努力过后,对于之后的结果请放宽心,这样才会活得更潇洒。

大四,合:望未来可期

眨一眨眼,大四你好。

关于职业的思考

大四第一个学期是自由而散漫的,我做了一份战略规划相关的实习,但是却发现这不是我最终所爱,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我想,我以后要做的工作,也许会让我累,但是他必须让我累并快乐着,所以我还是想做编程相关的工作。话说,我不知道是因为我本质上就是喜欢编程这类型的活动所以和唐亮这个程序员走在一起,还是因为在一起后受到唐亮的影响所以对于编程不但不畏惧反而愈加喜爱。

Anyway,首先,把编程学学好,无论是在金融还是互联网行业,起码混口饭是可以的。而最重要的是,当我闭上眼睛,想想五年后的自己,发现无论做什么岗位都是需要付出心血、承担风险的,既然未来都是要在岗位上隐忍奋斗,那还不如争取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岗位奋斗。讲真,日后我每天对着自己工作的时间可是要比对着唐亮的时间更长的,那肯定要选一个比唐亮更能讨我欢心的。

关于研究生的思考

在研究生阶段,我可就不会那么乖了。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多修金融工程的课,而对于该翘的课就翘,该实习的时候就去实习。找工作最重要,至于学分、绩点什么的,都是放屁,因为如果我们毕不了业那学校会着急地帮我们,可是如果我们找不到好工作学校才不管咧~

如果这次CFA一级能够顺利通过,那么就要开始CFA二级的备战了,明年六月一方面要申工作(也有可能是在苦逼地申summer),另一方面还要考CFA,所以CFA要提前学起呀。BTW,真心认为CFA是金融的入门证书,在备考过程中,是一次成体系地学习金融、归纳行业认知的机会,值得一考。

最近在看研究生的课表以及发现大投行已经开始招明年summer intern,觉得自己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嗯,时间是要抓紧的,但该玩的还是要玩的,毕竟可能以后就没有这么一个假期了,比如,和唐亮的旅行,还有带唐亮这优质男友回家给爸妈过目(hhh)。

胡思乱想

我看着自己的乱乱的书桌、粉粉的墙纸,突然想到大四像是大学前面三年的一次大杂烩。正如前两天我刚考的CFA一级的考试,是前面三年所学金融知识的综合测试;正如毕业论文,就是考验我们前面三年学会的专业知识、排版技巧以及学习技巧。

当离别的情绪渐浓,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室友可爱、朋友可爱、思源湖可爱、安泰楼可爱、唐亮就连生气的时候都可爱了。说到唐亮,在我们1000天纪念日之前一两天他就要动身去北京了,此去经年,我们变成一双异地狗。事实上,我不喜欢这样的考验,我喜欢他经常在身边,然后和我去吃各种好吃的,但是对于他要去北京工作那我总不能闹分手让他留下,谁让我在茫茫人海中pick了他咧,而且我希望他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要相信未来的我们对得起如今我们的期望。

愿,未来可期。希望在接下去的时间,我能变得更加强大,找到心仪工作,也祝愿唐亮哥哥在帝都工作和生活一切顺利。

大家,都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