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家的高铁上,不知如何度过余下两个小时,闭上眼,突然冒出一个源于电影的想法:燕子——在巢里长大,翅膀硬了就飞去了遥远的地方,花花世界,天高海阔,不时回老家看看,却不再久留,来年春暖花开,重新启程,背后是一直守在原地目送的目光。像不像我们?
上周末和室友去看了《四个春天》,虽是粗糙的拍摄,但却是细腻的情感。我不忍心回想有几个片段的镜头晃得我头晕想吐(很可能因为买票较晚,座位选在了第二排),但看完了电影后,脑海中的印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缠,有一些片段,是电影中的家庭回忆,却也是我真真实实经历过的,所以,共鸣。

准确来说,这是一部家庭纪录片,导演以自己年逾古稀的父母为主要拍摄对象,展现了家乡黔南贵州小镇的淳朴生活——劳作、歌唱、出游山野、探亲、丧葬、欢聚、离别,有酒有肉、有锅又灶、有歌有舞、有说有笑、有悲有喜。
这电影,没有顶级流量小生助阵、没有华丽闪亮的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没有专业的导演与制片人。那有什么呢?是脸上长了皱纹与色斑的老人、贵州小镇的田园风光纯朴气息、最常见且平凡的生老病死,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白手起家学制电影的制片人。
因为没有精心编写的剧本,所以没有注入童话故事Happy ending的想象空间,或者允许一次次重来的编排,正是因为一切镜头都是真实的生活,所以格外真情实感。从上帝视角去看一家人的真实生活,去看悲欢离合,去看父母目送孩子离家的伤感与无奈。看着屏幕,脑海里是自己的父母的一颦一笑、自己成长中的点滴。在回家前,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去正视一份注入生命的情感,去感受一种溢出屏幕的乐观力量。
《四个春天》
既然主角是影片中的父亲与母亲,那么为什么不叫《我的父亲与母亲》呢?(这样就太没有诗意了233)严肃来说,能感受到导演想展现的不是人,而是娓娓道来的故事——由时间、人、景、事件、情感交织组合的产物。

父亲
年迈的退休物理老师,心思细腻,浪漫可爱,口头禅“好玩儿”,这位老人对于生活充满积极态度,通晓二十余种乐器,如二胡、笛子、小提琴等。
母亲
大大咧咧且欢天喜地的老奶奶,乐观、昂扬,她爽朗的笑声让人仿佛抬头便看见阳光。年少时因家境困难初中就退学,十八岁出嫁,虽学历水平较低,但二胡、歌唱、舞步等都信手拈来的,与老伴儿琴瑟共鸣、翩翩起舞,也常拿老伴打趣。
第一个春天:风光正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孩子们都归来,父亲骄傲地欣赏刚熏好的腊肠和腊肉,噼里啪啦喧闹的红色鞭炮,清晨叽叽喳喳的麻雀声,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年夜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满。
走亲戚要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母亲在院子里笑嘻嘻坐着,父亲则轻轻用刷子帮母亲染黑发(这场常在我家里逢年过节也是常有的,大概是老夫老妻才有的亲密吧)。父亲夜晚里挑着灯去看屋檐,发现又有燕子来了开心得不行,母亲也欣喜过来看,却也不忘嗔嗔调侃父亲“过段时间燕子走了,你又要伤心几天了”。

第二个春天:黑夜漫漫
镜头开始后,父亲在春节前的有一场大病,明显没有上一年那么神采奕奕,母亲也说要剪短头发过年才显得自己的精神一点。一切都比上一年安静了许多,那种热闹、欢喜在镜头下竟有些不合时宜,似乎为这一年奠下了灰色的基调。
这一年,大姐被病痛折磨得断断续续哀嚎,老人心急如焚,在病榻前不停转着手中的那串佛珠,双手合十祈求却没能阻止病魔吞噬这个家庭的美满。母亲在大女儿的黑白照片前呆呆地站着,父亲在护送女儿灵柩回家后忍不住失声哭泣。一年前还调侃着自己长得年轻、在饭桌上要看父母喝交杯酒、无论何时何地闻乐声不禁起舞的好闺女,家人再也看不到她活奔乱跳的身影了。

第三个春天:雨后平静
在大女儿去世后,父亲、母亲不时拿出从前录像播放,影片中有大女儿的身影与歌喉,有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的春节跨年。当下,往生者坟前是一片郁郁葱葱了,父亲和母亲会定时前去清理,和前来的子孙说,现在冬天看不到花儿,前一段时间开得可漂亮了。在昏天黑地的暴风雨过后,时间渐渐抹平伤口,大家都把爱与思念放在心里。
年三十依然热闹,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桌面上有了一副没人动用的碗筷,父亲指着空空的椅子对握镜头的人说,“那是你姐坐的”。两位老人,嘴上不说,但是生死大事却也进入了他们的思绪——谁将下一个离开,那对方要怎么办。他们谁也不愿意做先走的那个,母亲甚至上山采草药,希望活得长一点——因为,走了的人再无牵挂,而真正的悲痛与孤独是活着的人来承受的。
第四个春天:云卷云舒
悲痛的情感散去,在鞭炮声后,父亲又开始期待着燕子的到来了。活着嘛,有点盼头总是好的。片子的结尾,学会微信语音的父亲和母亲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父亲一句打趣的家常话则让母亲笑得前仰后合。儿子教父母亲使用手机,而两位老人则拿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观看。
镜头里的场景重新温暖起来,方方正正的院子,暖暖的阳光,高高附在墙角的燕子窝,重新响起的麻雀叽叽喳喳声音,两位老人在田间哼起了悠扬的歌声,“蓝色的天空像大海,宽阔的马路上尘土飞扬……”
害怕离开,但终将离开。既然这是无法认为改变的道路,那随其自然反而能把握住当下的快乐。这部片子的最后,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乐观主义往往不是激昂的斗志和冲劲,而是一种不管是风雨里还是阳光下的温柔可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除了不断变换主题的春天以外,老父亲和老母亲的爱情也给我很大的感触,点点滴滴,很普通,很平常,守护对方早已是日常的习惯。
虐狗日常
- 父亲在每年春天,乐趣是观看院子里小燕子探出头了,而母亲也知道他会因燕子长大的离去而伤感
- 父亲给飞来院子的蜜蜂买来蜂箱造家,天天拿手电筒照看,被母亲嘲笑像看护初恋情人
- 春节一家团圆,父亲像少年一样得意地分享当年娶母亲入门,选5月18日的缘由,准备装潢的过程
- 艳阳高照,一片生机勃勃,母亲在楼道劳作,父亲匆匆赶来,手里拿着遮阳帽轻轻给母亲盖上
- 老母亲说,老头子一会儿在屋里干活儿,一会儿出来看看我,说“越来越离不开你喽”
- 女儿走后,两人相互依偎,怕对方孤单而渴望长寿,怎么忍心让对方来承受这样的痛苦呢
- 生活慢慢恢复平静,父亲一边修电路板,一边叨念着,每天要为家里做一件小事儿

这一波狗粮撒得满屏幕都是,室友是单身女孩儿,也难怪那天她掉的眼泪比我多……找到对的人,大概就是那种风里雨里都有个依靠的感觉吧。
笑一笑,十年少;心悲伤,就是老。
想到我最爱的父母在退休后也许会手牵手散步,喝茶钓鱼,养花种草,日出作而日落息,突然觉得变老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怕。
如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所言,“跨越山海,勿忘回家”。最后,很感谢陆导演,也很感谢为这部作品付出的人。
关于陆导演
陆庆屹,46岁大叔,在贵州独山县的麻尾镇出生。15岁因打架退学,随后北漂30年,曾是足球运动员、酒吧歌手、矿山矿工、网页设计者、摄影师。2012年,在豆瓣上通过分享春节返乡拍下的父母日常生活、小城生活景象,获取众多点赞与评论。后来,从2013年开始的每年春节回家,他都举着一部带录像功能的数码相机,见缝插针式疯狂拍摄。四个春天后,通过他与同事废寝忘食的剪辑与制作,这部描绘偏远小城风光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诗情画意的《四个春天》诞生了,并出现在各大影院的大荧幕,在豆瓣上收获高分。
对于《四个春天》,陆庆屹曾这样描述他的灵感来源:
“因为离家多年,我的审美、思维、习惯已被重构,这距离使我变成了家乡的旁观者。在不需要与生活角力之后,我有了新的视角去观望故乡的生活方式、人情、风物,美好的东西从一片琐碎中浮现了出来。”